科普计量︱风速测量技术与计量保障体系解析

时间:2025-11-21 点击数:

风速测量技术与计量保障体系解析


风,作为大气运动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其精确测量对气象预报、环境监测、航空航天及风力发电等领域具有关键意义。


1
风速与风力的科学界定


风速表征空气相对于地球表面的运动速率,基本计量单位为米/秒(m/s)。在气象应用中,常需进行单位换算:1 m/s = 3.6 km/h,此外也可与英制单位“节(kn)”换算(1 m/s ≈ 1.944 kn),满足不同场景使用需求。


需要明确的是:风速本身不存在等级划分,而是作为风力等级判定的客观依据国际通用的蒲福风级表正是基于近地面(10m高度)、开阔平坦地形下的风速经验范围对风力等级进行界定——例如0级无风对应风速≤0.2m/s,12级飓风对应风速≥32.7m/s;而高空大气、台风中心等特殊场景,因气流运动规律差异,需直接使用风速数值分析,而非依赖蒲福风级。


通常而言,风速值与风力等级呈正相关,风速增大意味着风能增强,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如对建筑的荷载、对污染物扩散的推动)也随之增大。


2
风速测量仪表的技术分类


现代风速测量仪表根据工作原理可分为机械式与电子式两大类,不同类型仪表的计量特性、适用场景存在显著差异,需结合实际需求选择。


01

机械式风速计


此类仪表通过机械结构感受气流动力,结构简单、稳定性强,适用于常规环境下的风速监测。


 ✦ 螺旋桨式风速计由风向标与螺旋桨叶轮组成,风向标可使螺旋桨旋转平面始终对准风向,确保叶轮完全迎风。其测量依据“叶轮转速与风速的线性关系”,适用于需同时测量风向的场景(如风力发电)。相较于风杯式,其对气流方向变化的响应更灵敏,但需定期检查螺旋桨叶片的形变情况——叶片微小弯曲会导致转速偏差,需通过计量校准修正。

图片


 风杯式风速计核心组件为三个互成120°的半球形(或抛物面形)风杯组,在风力作用下绕垂直轴旋转。其测量原理是利用“风杯旋转转速与风速在特定范围内(通常0.5~60m/s)呈线性关系”,通过光电或磁电传感器将机械转速转化为电信号,再结合预设的风杯系数(经计量校准确定)计算得到实际风速。



02

电子式风速计


此类仪表基于物理效应(热传导、声波传播等)实现无机械磨损测量,具备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特性,适用于特殊环境或高精度需求场景。


✦ 热线风速计:核心原理是“热传导效应”——将细金属丝通电加热至高于环境温度的恒定值,气流流经热丝时会带走热量,散热速率与风速正相关,通过测量热丝维持恒定温度所需的电流变化,即可反推风速。其优势是启动风速极低、响应时间快,适用于微风速测量及湍流研究;但需注意,空气温度、湿度会影响热丝散热效率,实际使用中需通过温度补偿算法修正,且每6个月需进行一次零点校准,避免电子元件老化导致的漂移。


✦ 超声风速计:基于“超声波传播速度与气流速度的矢量叠加原理”,通常配置三对正交安装的超声探头(分别对应水平x轴、y轴与垂直z轴)。通过测量超声波在“顺风”与“逆风”方向的传播时间差(或相位差),计算出各轴的风速分量,再通过矢量合成得到总风速与风向。其核心优势是无机械运动部件(免维护)、可实现三维风速同步测量,适用于恶劣环境(如高原、海上风电)。


3
风速测量的质量保障体系


为确保风速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需建立“技术规范-量值溯源-现场控制”三位一体的计量保障体系,覆盖仪表全生命周期管理。


01

技术规范体系


我国已针对不同类型风速仪表制定了完整的计量技术法规,明确检定/校准的方法、指标与要求,核心现行有效法规如下:


✪ JJG 515-2018《轻便磁感风向风速表检定规程》:适用于气象、环保领域常用的轻便型磁感风速表,属于强制检定规程(用于贸易结算、环境监测的仪表需按此规程每年检定一次),规定了风速测量范围(0.5~30m/s)、最大允许误差(±(0.3+0.03v) m/s,v为实际风速)等指标。


✪ JJF 1194-2023《叶轮式数字风速仪校准规范》:适用于非强制检定的叶轮式数字风速仪(如建筑通风检测用仪表),规定了校准项目(零点、线性、重复性)与方法,校准周期通常为1年,允许根据使用频率调整。


✪ JJF 1934-2020《超声波风向风速测量仪器校准规范》:针对超声风速计的专用校准规范,明确了三维风速分量的校准方法,要求风速范围覆盖0.1~50m/s,各分量的扩展不确定度需≤2%(k=2)。


02

量值溯源体系


风速计量需遵循“国家基准→省级标准→工作计量器具”的层级溯源路径,确保测量结果与国家基准保持一致:


✪ 国家基准层: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的“风洞式风速国家基准装置”,可复现0.1~100m/s的风速量值,不确定度≤0.3%(k=2),是全国风速量值的最高溯源依据。


✪ 省级/市级标准层:各省级计量技术机构建立的“闭口风洞标准装置”或“热线风速仪标准装置”,通过与国家基准比对实现量值传递,用于校准辖区内的工作计量器具,其不确定度通常≤0.8%(k=2)。


✪ 工作计量器具层:现场使用的风速仪表需根据用途选择检定或校准——用于气象观测、航空管制等强制检定领域的仪表,需送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按JJG规程检定;用于风电评估、建筑通风等非强制领域的仪表,可按JJF规范进行校准。


03

现场误差控制措施


即使仪表经检定/校准合格,现场安装与使用环境仍可能引入误差,需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


✪ 安装环境控制:①高度:气象观测需将传感器安装在10m高度;②距离:传感器与障碍物的水平距离需≥障碍物高度的2倍;③方向:确保探头正对主导风向。


✪ 环境干扰修正:①温度/湿度:热线风速计需开启温度补偿功能;②降水/沙尘:机械式风速计需选择防沙尘、防结冰型号;③电磁干扰:超声风速计需远离高压线路、无线电发射塔。



4
风速计量的应用领域


精确的风速测量与计量保障,为多领域的安全运行、效率优化提供关键支撑:


❖ 气象监测:通过符合JJG 515-2018规程的风速仪,获取近地面风速数据,为天气预报与气候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 风力发电:风电项目前期需用经JJF 1934-2020校准的超声风速计,连续1年监测风能资源;运行阶段需实时监测风速,触发风机停机保护。


❖ 环境工程: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模拟中,需精确的风速数据计算污染物扩散系数,影响污染防控决策。


❖ 建筑通风:民用建筑需通过JJF 1194-2023校准的风速仪,测量室内外空气交换速率,确保人均新风量符合规范。


 航空航天:机场跑道需实时监测风速,当侧风风速超过15m/s时,禁止民航客机起降;航天器发射前需测量高空风速。




风速测量技术的进步与计量体系的完善,是各领域获取可靠气象参数的核心保障。从机械式仪表的稳定耐用,到电子式仪表的高精度响应,再到“国家基准-现场控制”的全链条计量保障,每一环都直接影响风速数据的可信度。随着传感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风速测量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方向演进,未来将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新能源高效利用、极端天气预警等领域发挥更关键的作用——而计量体系的持续优化,将为这一进程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 微信公众号

  • 在线客服

+86 0532-88701696

青岛市崂山区株洲路187-1号崂山智慧产业园2号楼201-5

Marinetech0922@163.com

Copyright © 2018-2025 青岛玛瑞泰科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7181号

技术支持:微动力网络